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规划计划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技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
发布日期:2017-04-12 浏览次数: 字号:[ ]

为适应深化“科技北京、平安北京”建设和创新北京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进一步明确今后三年北京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特制定《北京安全生产科技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

一、现状和问题

(一)发展现状

1. 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力量不断增强

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在科技资源集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依托在京科技资源,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科技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以重点实验室、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依托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中国安科院、北科院、北京职防院、北京劳保所、注安师事务所、安全评价机构等逐步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人才培养体系,在京13所高校相继开设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学科专业,全市注册安全工程师达到1.3万人,今年我局首次启动了安全工程系列高级工程师评审,建立了22个专业领域1千多人的市区两级安全生产专家队伍。

2. 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立项不断深入

近年来我市各企业、科技机构积极参与申报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科技项目,2012年-2014年,共有52个项目入选。其中,《涉氯涉氨场所泄漏监测预警及应急消纳处置装置研究与示范》、《撞击流式餐饮业油烟净化设备开发与示范应用》被市科委列入重大科技专项和绿色通道项目,并得到了政府资金的补助,这些项目对于有效预防和处置事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极具推广价值。

3. 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不断拓展

近年来,安全生产科技转化和推广力度不断加强。创新开展关键领域的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开展“数字化”矿山建设项目、物联网监管系统应用等推广活动。积极参与先进适用技术及实用产品推广,组织开展了两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奖工作,提升社会影响力。

4.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

依托“京安工程”,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初步构建了市、区县、街乡、企业3级网络和4级监管平台;统筹推进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重点研发了隐患自查自报、执法检查、投诉举报、综合指标、风险源管理等5大核心业务系统;不断完成信息化管理制度标准体系。

(二)面临问题

1.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各类事故的总量依然很大。较大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死亡人数下降幅度日趋减小,部分领域事故出现反弹。二是部分地区和行业领域事故依然多发。建筑行业仍然属于生产安全事故高发领域,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坍塌事故仍占较大比重,矿山事故出现反弹,火灾事故大幅度上升,交通事故总数依然较大。三是安全生产尚未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企业自我安全管理能力不强,在安全投入、设备设施改造、人员培训教育、应急管理以及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些单位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松懈,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危险性作业人员安全素质偏低,违规违章严重,处置突发事件反应不力。

2. 城市运行及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新难题不断出现

目前北京经济社会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经济活动总量和工程建设总量逐年增长,轨道交通、水电气热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等城市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型场所、城乡结合部、高层建筑等与城市安全运行中息息相关的领域安全生产科技难题不断涌现;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北京出现许多新兴产业,如绿色能源、生化医药、环境保护、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其涉及的安全生产问题表现出新的特点。

3.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还不足5%,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明显过低。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科技成果满足不了市场与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安全生产科技产品推广、转化工作机制尚未有效形成。此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底数不清、收集渠道还未有效形成。

4. 社会组织与资源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够

北京市现有安全生产评价机构38家,安全生产评价机构从业人员约计2283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41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从业人员约1277人;截止2015年4月2日,北京市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人数为6250人,完成注册人数为4723人,助理注册安全工程师447人,注册279人;安全生产类社团组织共计15家,工作人员105人;特种作业实操考官846名。因此,我市拥有数量较大的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和社会中介机构,但由于政策措施、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原因,我市的社会组织和资源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以建设和谐宜居首善之区为目标,构建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全面提升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技水平。

(二)基本原则

紧密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按照统筹规划、急用先行、重点攻关、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院所为支撑、政府为引导、产学研用相结合、循序渐进”的安全科技创新机制,构建政策、资金、机构、人才、宣教五位一体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形成资金投入、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和效益明显的良性循环。

(三)发展目标

结合“科技北京”要求,以企业安全生产需求和政府监管监察需求为核心,不断完善北京市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到2018年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在整合科技资源上有新突破。贯彻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科技“四个一批”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整合北京安全生产科技资源,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安全科技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机制。

——在安全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上有新突破。对北京安全生产全局性、共性、关键性的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及先进技术示范应用与推广,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示范应用典型,发挥引领效应,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科技贡献率。

——在安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上有新突破。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引导支持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发展,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在专家人才应用方面有新突破。完善专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人才的管理制度,创新服务机制,发挥其咨询参谋和智力支持作用。

三、重点任务

(一)把握首都安全生产科技需求

1. 关注重点行业领域

(1)城市轨道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基础设施等行业领域。为保障首都城市运行安全,加强轨道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安全生产,需要深入开展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及示范应用工作。例如:研究开发适用于城市多网并汇埋地油气管道泄漏智能监测系统和检测设备,推进地下管线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管道运输安全质量。

(2)危险化学品监管领域。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运是北京市安全生产重点监管领域,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和《建立北京市危险化学品集中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应用科技手段提升危化品全流程监管成效,着力研究危化品事故发生、演变和发展机理,寻求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方法,完善危险化学品辨识、检测、监控、隐患治理技术,提高设备和装置的本质安全度,实现危险化学品的可知、可视、可控、可评。例如,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远程探伤和监控技术;研发具有统计、查询、报警以及指纹识别和应急处置、提示功能危险化学品安全智能储存设备,保证危险化学品使用存储的安全。

(3)机械、建筑、建材等行业领域。北京市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机械、冶金、建材行业总体来看,仍然存在产业布局整体分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等问题,应加强技术研究。例如:研究开发粉尘爆炸自动检测控制系统,实现对作业现场的粉尘浓度、除尘通风系统静电火花以及生产设备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报警,紧急时切断设备预防企业粉尘爆炸等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4)矿山安全领域。矿山是安全生产的重要领域之一,北京市由于其城市定位,矿山领域所占比重逐年弱化,规模和比重相对不大,但仍需要科技手段来提高其安全水平。例如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井下数字化无人作业系统研究与应用,减少井下作业人员,大幅提升矿山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实现矿山本质安全。

(5)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一些新材料、新工艺中所导致的职业危害问题在北京市表现逐步显现。例如:研究开发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准确判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水平。

2. 加强动态监管与应急救援

(1)动态监管信息化。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现动态监管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及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北京特大城市的特点,提出适合本市未来发展要求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以及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的实施及执法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安全生产动态监管能力。例如:研发法律法规手机APP查询软件,通过该系统实现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查询,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的工作水平。

(2)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是关系到北京市安全生产总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提高北京市安全生产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应加强生产安全事故仿真技术与应急决策技术研究;生产安全事故救灾辅助决策体系及应急关键技术研究等。

3. 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与标准建设

(1)基础理论与信息化建设。在大数据时代下,本市安全生产标准化、隐患自查自报、执法检查、举报投诉和综合指标等15个业务系统监管信息平台的生产安全事故数据、职业健康数据、隐患数据等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更好的掌握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状况、监测安全生产动态和发展趋势、评价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水平提供了必要保障。例如:研究开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监测实验室系统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

(2)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加强开展北京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理论及技术研究,为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风险管理、事故预测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技术支撑。例如:基于大数据应用下的安全生产监管决策技术研究,通过研发数学模型逐步形成可用于各单位的安全管理智能决策系统。

(3)安全行为和安全设备研究。近年的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分析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一些重点领域生产设备的本质安全问题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开展安全行为技术研究,从人的角度消除事故致因因素;此外,适时开展安全设备技术研究,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生产中的设备安全化。

(4)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安全技术标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目前现行的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标准规范相对滞后,需要制订或补充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技术标准。

4. 进一步推进安全培训教育与文化建设

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水平、安全技能水平,从而从根本上确保安全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1)安全生产培训教育。针对本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创新性不足,生产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相对不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培训的效果不明显等现状,安全科技方面的需求包括: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安全生产情景体验及模拟实操系统研发,基于云技术的安全生产培训智能设备及终端研发与应用,网上虚拟宣传教育平台研究,安全生产数字图书馆建设,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

(2)安全文化氛围建设。安全生产教育应调动全民共同参与,营造人人重视安全的文化氛围,让“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此,安全科技方面的需求包括:市民安全教育体系及模式研究,安全文化氛围构建的实现途径研究,企业安全文化调查及自评系统研究,安全社区、安全学校、安全工作场所的创建标准研究等。

(二)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研发

1. 更加注重安全生产科技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集聚效用,按照“联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北京安全生产科技资源,进一步完善企业、安监部门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科技资源交流和共享机制,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北京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本质安全。

2. 加强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组织实施

安全生产科技要成为北京市安全生产发展的创新型驱动力,为提升北京城市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必须紧密贴合北京市的安全生产科技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以深入剖析各类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原因和生产及城市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风险为切入点,加强目标任务凝练,依托国家安监总局、北京市各类科技计划整合优势力量和资源,充分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不断突破北京市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为北京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快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示范

1. 推动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

在重点项目中,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结合的力度,探索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边研究、边试点、边推广示范。通过典型引路,建立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企业安全科技示范基地和大型企业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研究发布北京市安全科技产品推广目录;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及装备展示对接交流会;采取灵活的形式,针对地区、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技术需求,开展定制式服务;在危险化学品、先进执法监管、劳动防护、应急逃生、用电安全等领域筛选一批技术成熟、先进适用、见效快的科技成果,组织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切实发挥科技对安全生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

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布局创新资源。深化北京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重点培育并优先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孵化机构,引导孵化机构提升产业培育能力。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完善技术市场运行机制。加快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和国际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和产业化项目在北京落地。面向全社会征集技术和成果需求,创新宣传方式和渠道,鼓励全社会参与技术创新行动计划。

(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

1. 进一步完善监管业务系统并扩大推广应用

尽快建立全面、准确、详实并可实时更新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基础数据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京安工程”系统功能,拓展职业卫生业务功能,升级行政许可和电子监察系统,优化完善执法检查功能,实现业务协同和信息的交换共享。狠抓标准化创建、隐患自查自报、执法检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重大危险源(风险源)监管等业务系统推广应用。优化市区两级预警调度平台功能,完善物联网应用建设标准和数据使用,为安全生产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 积极开展大数据开发利用

应着力安全生产工作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和体系优化,重视信息资源深度挖掘。深入分析北京市主要行业的安全生产数据,包括北京市安监局有关事故统计、隐患、举报投诉、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安全生产标准化、行政审批、特种作业等的数据,属地政府既有数据,交通、特种设备、建筑、消防、管网、轨道交通等行业部门数据,构建安全生产大数据支撑平台,完善安全生产大数据采集基础支撑环境,研发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分析、时空风险动态分析、安全生产指数分析、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警等分析技术和大数据综合分析与可视化技术和系统,大力提升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能力和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发挥社会组织和资源的力量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要求,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公民和其他机构在安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解决政府在现有时空维度下无法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安全生产的多元化主体间建立全新的管理和服务关系。

1. 制定中介服务发展的总体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总体规划,搭建工作平台,明确服务模式,细化考核与奖励等,引导中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及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咨询参谋和智力支持作用。

2. 转变政府角色,发挥中介机构行业自律。使政府角色从注重行政审批和强制监管到提升服务和培育良好市场环境转变,充分激发市场在中介服务机构优胜劣汰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中介机构建立自律组织和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公约等,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六)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分层次、多领域的引才用才平台,凝聚和培养一批高端技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推进首都人才集群化发展。鼓励入选“千人计划”、“海聚工程”等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重大专项。把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作为项目立项、实施、考评的重要指标。完善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等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创新型人才流动与聘用方式。

启动安全工程专业高级技师资格评审工作,组织专家申报;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开设安全工程专业,在北京其它高职院校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增加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方面课程;积极协调市科协和市人力社保局,筹备开展安全生产优秀青年工程师和标兵的评选。

(七)促进安全培训教育和文化建设

继续用好安全生产月、安全科技活动周等各项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预防、应急处理等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覆盖率;围绕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突出事故易发行业领域的警示宣传教育。

创建首都安全生产科普培训教育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的形式开展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监管监察干部以及广大市民的安全生产科普教育,以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多样化、多角度、多功能的安全生产综合科普辅助功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

1. 制定和落实加快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科技兴安”纳入北京市和各单位、系统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把安全生产领域亟待解决的基础研究项目和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入本市科技攻关计划,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

2. 加强企业安全科研机构自主创新基地建设。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大企业,集成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在事故高发行业和关键领域建设一批安全生产科技工程实验室,开展面向行业安全技术研究。

3. 促进中介机构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等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法规政策。大力扶持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发展,制定法规政策明确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在企业安全事务中的法定作用和配备、使用要求,如推动企业对注册安全事务所及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的内发需求。

(二)健全管理机制

1. 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做好从事安全生产科技研发的企事业单位间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保障能力的监督检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管理的综合协调,逐步建立健全部门会商制度,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计划项目纳入政府科技计划体系。

2. 健全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定期发布科技发展计划,明确阶段性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和重点技术。加强对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立项、实施、管理、评审验收、推广示范等过程管理。

3.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科技发展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强制推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研发,逐步使企业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三)加大资金投入

1. 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将安全生产纳入统计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从政府层面建立安全生产科技专项基金。加大对安全科技研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事故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监管监察等工作的投入。

2.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投资和引导机制。逐步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团体及民间资本等全社会多元化的安全生产科技投入机制,提高北京市安全生产的科研保障能力和水平。

(四)促进人才培养

1. 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与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加强安全学科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抓紧培养紧缺人才。不断加强大中专安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培训效果,建立结构合理,懂安全、有技术的安全生产专业队伍。

2. 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快中青年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和高、尖、专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安全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加强安全生产科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

(五)加强交流合作

立足本市安全生产科技实际,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先进理念,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以安全生产领域的学会、协会等组织为平台,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交流会等,加强安全生产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技和管理的自主创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